查看原文
其他

9岁幼女在上海被性侵:是谁,在遮掩罪恶和无知?!

尖叫童年 2021-02-24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胡萝卜实验室 Author 胡萝卜实验室

授权转载自|胡萝卜实验室(carrot-lab)



昨天,为人父母的诸君朋友圈估计被一条新闻刷屏了:



继牛津耶鲁双硕士套路贷之后,这两天社会新闻刷屏的,都是百富榜上的人物:



然而,更大的博弈在幕后。


案情曝光当天,相关企业旗下港股上市平台股价暴跌,市值蒸发超过140亿港元。之后A股也连续重挫:



这是动了谁的蛋糕?相关帖子、热搜纷纷被删除、锁定:




关于事件背后的暗流,微博上一位很接地气的律师博主“上海滩小律师”提出了一系列比较合理的推测,尤其是指出,皮条客收到的一万元“低到让人觉得恐怖”——



然而,小律师朋友也有不能理解的问题:



无法解答这些问题,可能就是一个生活在安定环境中、成年男性视角的局限。而这些荒谬的发展,都折射出,今天这些被曝光的案件,还只是历史黑暗中的冰山一角。


首先,关于女孩母亲把女儿轻易托付给别人的问题,刚看到本案时,我也对此投注了看客的忿忿不平,但冷静地想想,作为安稳生活的幸运儿,这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。


一个皮条客,只为了一万元就能犯罪,去出卖两个无辜孩童,很明显是身处社会底层,能和她深交到托付孩子的家庭,也很可能经济状况十分普通。“去迪士尼”,对他们来说,或许是非常昂贵的奢侈品,诱惑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大得多。


迪士尼提供的不仅是游乐,还有“见见世面”、“可以让孩子在小伙伴面前骄傲”的妄想。相应来看,哪怕是一个小康之家,如果有一位朋友,表示刚好有“内部名额”,假期可以友情带他们的孩子去英美参加夏令营,还有免费借住,那么,真的没有人会上当吗?


从母亲事后的及时报警反馈来看,纵然一开始托付孩子的做法欠妥,但也不该用城市里成功者的求全责备,去过度指责她的失职。


而皮条客周某一切看似不合理的做法:


  • 只为一万元出卖孩子。

  • 不切断孩子与母亲的联系。

  • 不担心孩子回去后会报警。


其实都是合理的,它们都源于一个正在被历史抛弃的荒谬逻辑:


被侵害的女孩子,就该默默地自杀。

所以,如果想活下去,就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吧。


作为一个80后,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,从各路三流影视里、报刊杂志里、墙角根的流言蜚语里、长辈关于生理问题的沉默和回避里,我们的潜意识里多少都受到这种可怕观念的影响。于是,我当时居然还自主推理出了一个书上不会写的事实:


在大多数情况下,猥亵幼女是一种不用负法律责任的犯罪。


因为:


1.孩子说的话,往往不算口供。

2.绝大多数儿童根本没有能力,用语言表达出受害经历——这一点跟语言能力无关,而是当时的大人只会教孩子唱歌、讲故事、背唐诗。而从来没有教过他们,任何跟侵犯相关的词语。

3.儿童从小受到“被侵犯就要上吊”的三流影视洗脑,不敢告诉父母。

4.没有明显证据的猥亵犯罪,难以查实。


于是,可以想见,当时针对儿童的犯罪,乘着性教育禁锢+歧视受害者环境的东风,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合环链。


0报道,只是因为0报案而已。


这真是令人感到可耻的时代风气。



然而,这次的新闻,虽然人神共愤,但看到时,却感到其中蕴含着某种振奋人心的东西:



这次,孩子没有沉默,没有被恐吓,勇敢地及时求助(如果孩子没有报警,皮条客是否会拖长“迪士尼”行程,错过最佳验伤、报案时间?),真是非常优秀。


而上海警方没有姑息,没有被利益链打倒,公诸于世,那是另一个优秀的故事了。


昔日对于罪恶的恐惧,和成长道路上,维护受害者的义愤,让我们一直对呵护孩童有一种本能的驱动力。然而,最近看到的一系列曝光案件,却让我感到,在保护儿童时,我们的心态应该有所进化了。


今天我不想放“怎样给孩子做性教育”。就像这起案件中,孩子的知识和反应(即使是在身处狼窝虎穴的恶性环境里)已经足够保护自己所以,不该再把问题单纯归结于“孩子不懂”、“老师不教”、“社会不谈”了。


然而,谁还在历史的垃圾堆里,试图助长罪恶和无知呢?


☞是在“孩子不敢说”的旧观念里,有恃无恐的皮条客


☞是觉得“花一万块钱就能猥亵幼女”天经地义的罪犯


☞是那些打出“父子相争”牌,试图把这件事包装成“儿子给老子设局,父亲是受害者”的无脑看客(你一定不能想象某些人的底线在哪里!)对他们来说,受害的孩子,当然是不能算人的。



☞是试图掩盖真相、让大众噤声的幕后利益链



你看,孩子们已经被教育成了优秀的小公民,小勇士,可是,对已经是成年人的那些犯罪者、帮凶者、吃人血馒头的看客教育却太少了,犯罪所需的代价太小了,以至于他们如此地胆大包天。


世界如果充斥着这样的阴霾,孩子们稚嫩的双手,要如何拨开迷雾?



就在今年6月7日,一位16岁女孩杨瑞立,被长年家暴妻女的亲生父亲持刀杀害。令人震惊的,不仅是案件本身,更是这个孩子远远超越年龄的坚强和勇毅,以及这一切优秀的努力,最终落空的残酷。



悲剧发生前,她已经做出了比大多数成年人——至少比软弱的母亲——更正确的努力。


从小保护被父亲家暴的母亲。


长大后,不愿任由重男轻女的父亲安排外出打工,即使持续受到毒打也坚持读书。


她向校长老师求助,向亲戚求助,但叔母愿意资助并照顾她后,又被父亲阻挠回家。


被害前两个月,她向所在街道司法处写下《求助信》,报警后,辖区派出所民警也多次出警。



她支持父母离婚时,对母亲说的话,有着超越年龄的冷静和深刻:


“你太软弱了,太糊涂了,他打哭了你再哄笑了你,把你当奴隶,你比奴隶还奴隶。”


这么优秀的孩子,她真的已经不能做得更好了,然而,大老虎可以打,但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的糊涂观念,却让法律机器对家庭内部的犯罪无从下手。在这样不公正的悲剧中,应该被教育、更努力的,是成年人,是整个社会公义的机制,而不再是孩子。



以张大同案为起点,从Me too系列事件发酵,我们能感到,时代在悄悄变化,有一束光,在照亮数千年以来受害者歧视的阴霾,因此,对这些勇于发声的、下一代的新人类,我们真应该有更深刻的了解和尊敬。



如果你还记得汤兰兰一案,一定不会忘记,这个孩子是怎样从地狱中独自求生,十年后,当无良媒体居然揭露出她改名换姓后的隐私时,她的履历上有这样的一条记录:


学历:大学本科


看到之后,我当时在电脑屏幕前哭成了狗。


以今年高考数据来看,全国每年的出生人口约1900万,而本科录取人数约300万人。经历过被残忍践踏的童年,无家可栖的少年之后,汤兰兰能战胜命运,超越1600万的同龄人,拿到本科文凭,其中包含了何等的坚毅和血汗,难以想象。


孩子们的弱小只是暂时,在他们小小的身躯中,蕴藏着无数足以让旧世界颤抖的奇迹。这或许就是我们特别关注保护儿童的原因。而今天所谈到的这些事件中,孩子们已经不再是无知、幼稚、软弱的代名词,应该改变和教育的,是那些愈发显得腐朽的旧时代的糟粕。


如果,这一届的孩子,不仅已经那么优秀,而且还在进化中。


那么,我们成年人所能提供的这个世界,配得上他们吗?



希望今年6月18日,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同类案例,能给本案的法律判决一点启示:


https://www.justice.gov/usao-sdal/pr/randall-keith-midkiff-sentenced-thirty-years-charges-attempted-enticement-child




-END-


本文为微信公众号胡萝卜实验室(carrot-lab)原创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


推荐阅读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